经济观察报访谈广慧并购研究院俞铁成院长

2024-12-18 15:07:56 30

2024年12月10日,上海市政府宣布将设立1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并购基金,力争到2027年落地一批代表性并购案例。

广慧并购研究院院长俞铁成认为,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跟进上海的动作,在生物医药产业发达的地方,地方政府都会有类似的需求。
上海市提出,政府投资基金可以通过普通股、优先股、可转债等方式参与并购基金出资,并适当让利。“链主”企业通过企业风险投资(CVC)方式围绕本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并购重组的,将CVC基金设立纳入快速通道。

据俞铁成观察,地方政府之所以愿意支持CVC模式,是因为这可以成为一种招商手段。他认为,越是欠发达地区未来越会热衷于此。他举例,安徽的一个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参与定增、可转债等方式为上海的一家上市公司出资做并购,政府的条件是,并购完成后,上市公司能够在安徽返投一家分公司或者一个生产基地,并承诺每年的税收额度。

“参与上市公司定增,6个月后,地方政府就可以通过卖出股权解套,卖完后它还可以再找下一家合作。相比于拿钱直投一级市场的公司,陷进去三五年都回不来,甚至打水漂,并购招商模式的效率高得多。”俞铁成说。
最近找俞铁成帮忙牵线并购的创新药企很多,但他只接已经创造利润的企业的被并购需求。
他接触的A股上市公司老板也只对已经盈利的标的感兴趣。这是因为很多二级市场的投资者看重上市公司的利润报表,没有收入或者未盈利的创新药企并表到上市公司后,会让公司账面的营收、利润数据变得难看。
在买方追求能够变现的资产的趋势下,大量处于在研阶段的创新药企被并购的机会变得极小。
而无论好卖的企业还是不好卖的企业,在与国内药企谈判时都面临着估值鸿沟。俞铁成遇到的案例是,卖方希望卖30亿元,而买方只愿意付10亿元。
俞铁成说,行业的潜规则是,有利润的企业估值大概是利润的10倍到15倍之间。很多上市药企,如果自身产品不错,市盈率平均在三四十倍,并入一项市盈率不超过15倍的资产,对上市公司显然是一个利好。
正因有这样的潜规则,一些业内人士对政府基金通过CVC模式做并购有一些疑虑,因为这极有可能大幅压低创新药企的收购价。一位投资人认为,相比假手于人,不如国资委自己做买方。
在一级市场“堰塞湖”下,市场并不缺卖家,甚至有微信群每天发布标的估值、营收指标、对赌条件等并购信息。
相比之下,好买家却难找。
俞铁成近三个月正在集中洽谈生物医药领域的并购案,手上有5—6家创新药企在寻找买方。而他认识的上市公司老板大多对并购不感兴趣,有的甚至对他提出的并购邀约感到吃惊。
“很多药企一年利润几个亿,他认为做好自己的业务就行,没有通过并购其他公司来做大做强的意愿。”俞铁成说,再加上创新药企本身存在高风险,并购时的赌性很大,厌恶不确定性的上市公司老板很难接受。
问题是,一级市场的优质标的并不便宜,令飞公司账面现金除去自身研发投入外,能用来做并购的钱并不多。虽然可以通过定增等方式募资,但在二级市场估值偏低的背景下,公司股东并不愿意在此时增发股票。
—— 摘自2024年12月14日经济观察报《上海首发百亿并购金 能救创新药吗》(作者:张英)  


网站首页
联系我们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99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