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就地方国资频频入主上市公司采访俞铁成院长
2025-03-18 09:52:18
1
在地方政府众多并购招商模式中,直接下场并购上市公司,成为近两年来的主流模式之一。当发觉每天至少要接待三拨咨询并购上市公司事宜的地方国资平台负责人时,广慧并购研究院院长俞铁成意识到“并购招商”火起来了。他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近一小时内,就有两家地方国资平台人士前来咨询并购上市公司股权事宜。“奖补政策取消,基金招商效果也未达预期,今年开始我们确实在寻求并购招商的新思路。”来自苏南某市的地方国资平台相关人士向记者坦言。地方招商模式的变革,缘于以往模式遭遇瓶颈。过去,土地招商和税收招商是地方政府的主要招商模式。然而,随着土地资源日益减少、税收优惠政策效果逐渐减弱,这被称为1.0版的招商模式面临诸多局限。紧接着,资本招商尤其是基金招商兴起,各地纷纷设立地方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同时设置返投比例,期望借此招引企业、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基金招商带来了产业的高度同质化。比如,各地一窝蜂地发展半导体、人形机器人和低空经济等产业,这导致产能严重过剩。”俞铁成接受记者采访时进一步分析,在新兴产业赛道竞争中,地方政府投入的资金多数难以获得回报。即使个别项目最终“跑出来”,但从创业到成功退出至少也需要10年,这意味着地方政府的资金长时间内无法回流,“‘有出无回’被认为是当前地方政府基金招商面临的难题”。俞铁成归纳总结了地方政府并购招商的模式,包括吸引域外资本收购本地企业、组建并购基金、收购上市公司、参与上市公司并购定增等。在众多并购招商模式中,直接下场并购上市公司并拿到控股权,自去年起,逐步成为地方政府重点考虑的招商策略。上述苏南某市的地方国资平台人士透露,确实有在考虑并购上市公司。“并购一家上市公司,再通过上市公司整合上下游产业,对地方政府而言,这比基金招商效率更高,且持有上市公司股权,流动性与安全性也大幅提升。”俞铁成向记者表示。据俞铁成了解,市值30亿元以下的上市公司中,有意出让控股权的并不在少数。记者统计发现,目前市值在30亿元以下的A股上市公司约为1200家,即便剔除ST公司,也接近1100家,其中,超过八成实际控制人为个人。“市值30亿元的上市公司,平均购买25%的股权,即可成为第一大股东,需要的资金是7.5亿元,其中并购贷款可贷60%(4.5亿元),地方政府只需要出3亿元,就有望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俞铁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2024年以来,实际控制人由个人变更为地方国资系统的A股上市公司已超过20家,出手地区包括江苏、湖北、广东、四川、安徽、湖南、河南、陕西和福建等多个省份。其中,不少是地方国资平台跨区域并购上市公司。事实上,已有地方国资系统发文鼓励投资入股上市公司。以浙江台州为例,当地国资委去年在发布的《关于加快台州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鼓励国有企业投资入股上市公司、拟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聚焦主业和产业链发展,实现双向赋能。除并购上市公司外,整合上市也被认为是地方政府并购招商的主要模式之一。俞铁成表示,我国拥有诸多开发区,不少区域内可能有上百家企业,合计销售额可能达几百亿元,但却没有一家上市公司,产业格局呈现“小而散”的特点。对此,他建议地方政府可先行并购一家龙头企业,借助该龙头公司整合产业上下游资源,以达到上市标准,进而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
--摘自 2025年03月18日《证券时报》